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深入贯彻落实党、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落实新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有关要求,对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出系统部署。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用来吸附废气的活性炭到底是不是危废?
你是否曾有过“双碳”到底是什么的疑问?你是否好奇传统的垃圾处理行业在低碳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如何“摇身一变”,成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新宠儿?我们离那些新潮的“碳交易”、“碳普惠”还有多远?在这篇文章里,你将得到以上问题的答案。
1. 什么是碳标识?
1.《规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什么是固体废物?
建筑垃圾如何“变废为宝”?再生产品如何推广?福州印发最新通知,实施细则来了!
根据相关标准和要求,危废仓库建设情况,是环保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危废仓库建设有什么要求?危废仓库标志标牌有什么标准?一起来看看吧!
“碳足迹”的概念源自于“生态足迹”,主要以二氧化碳排放当量(CO2 equivalent,简写成CO2eq)表示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相较于单一的二氧化碳排放,碳足迹是以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评估研究对象在其生命周期中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对于同一对象而言,碳足迹的核算难度和范围要大于碳排放,其核算结果包含着碳排放的信息。关于“碳足迹”的定义和理解仍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不同的学者或者组织,对于“碳足迹”的概念和内涵各有侧重,其中学者更多从生命周期评价角度来定义,而机构组织则主要按照其评价对象背景和职能来定义。目前碳足迹可以按照其应用层面(分析尺度)分成“国家碳足迹”、“城市碳足迹”、“组织碳足迹”、“企业碳足迹”、“家庭碳足迹”、“产品碳足迹”以及“个人碳足迹”。